治疗方法:
经过一般治疗,全部给予降颅压及神经营养综合治疗,待病情平稳后进行高压氧治疗。进舱时间最早于伤后1周,最晚于伤后1个月。
采用小型6人舱位氧舱,间歇吸氧法,具体方案为0.2MPa30′×2+10′~15′。即稳压后,开始吸氧30分钟,中间呼吸空气10~15分钟,再重复吸氧30分钟。
每日1次,10次1疗程。治疗期间常规口服尼莫地平、维生素E。
增加血氧含量,提高氧分压,在0.2MPa氧压下动脉氧分压达186.7kPa,为常压吸空气的14倍,正常人脑灰质毛细血管间距约60μm,常压下氧弥散半径30μm,颅脑损伤的急性期由于脑组织水肿,出现弥散功能障碍,致使脑功能紊乱,而高压氧下由于血氧分压增高,氧的弥散半径扩大,纠正脑缺氧状态,阻断缺氧所致的恶性循环,改善了脑的缺氧。
高压氧下脑血管收缩,脑血流量减少,脑水肿减轻,颅内压也相对降低,在0.2MPa氧压下,脑血流量减少21%,颅内压也相应降低3%。但椎动脉血流量增加18%,这样可增加脑干网状结构激活系统氧供量,刺激上行网状系统的兴奋性,有利于改善醒觉状态,使昏迷患者苏醒。
脑组织血管丰富,高压氧可促进侧支循环的形成,保护损伤病灶周围的缺血半影区神经细胞,颅脑损伤患者,脑组织中往往存在着可变性的脑组织缺氧区,这个区域的脑组织有相对性缺氧、水肿、变性等表现,其中神经功能降低或处于抑制状态,但有逆转可能,在高压氧下改善脑组织缺氧、脑水肿消退,脑组织有氧代谢恢复、三磷酸腺苷生成增多,有利于病灶区域脑组织生理功能的恢复,使症状改善,甚至消失。